ESSAYS
SHOOTING THE ‘SKY’ – NEW PHOTOGRAPHIC WORK BY ALMOND CHU |
by IIZAWA KOTARO |
ALMOND CHU’S TIME TUNNEL |
by ANN MAK |
DEADPAN COLLECTIVE |
by BAO KUN |
THE QI OF A PERSON |
by IIZAWA KOTARO |
FLOATING SIGNS |
by WOLFGANG KUBIN |
DIALOGUE WITH ALMOND CHU |
by SHEN YI |
HORSE |
by EVANGELO COSTADIMAS |
THE AMAZING LIVES ON VESSELS |
by IIZAWA KOTARO |
THE MUTINY OF OBJECTS |
by P. K. LEUNG |
拍攝「天空」- 朱德華的新作 |
飯澤耕太郎 |
朱德華的《時光隧道》 |
麥安 |
集體的冷面 |
鮑昆 |
朱德華 — 克萊蒙的邂逅 |
麥安 |
人物身上散發的「氣」─ 朱德華的肖像照 |
飯澤耕太郎 |
從朱德華《人工地景》攝影系列看香港房屋現况 |
麥安 |
與朱德華對談 |
沈褘 |
答劉清平問 |
劉清平 |
叠影重重 |
龍成鵬 |
器皿上的奇妙眾生 |
飯澤耕太郎 |
靜物的反叛 |
也斯 |
人物身上散發的「氣」──朱德華的 人像照
飯沢耕太郎(攝影評論家)
收到由朱德華發來的電郵,拜託我為他將出版的人像攝影集撰文。提起朱德華,我已經很久沒有和他見面了。最初相會是在1980年代中,朱德華離港到日本留學。當時我是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的講師。記憶中,他是一個技術成熟,能夠拍出構圖細緻的照片的美少年。當時的學生裡,還有現今日本的攝影家代表──鈴木理策。朱德華拍了一張鈴木年輕時的肖像照,這本攝影集也有收錄。看著這張照片,回想起那時外貌端正、日語不太靈光的朱德華,真是讓人懷念喔。
朱德華在攝影專門學校畢業後回港開設工作室,以攝影家的身分開始活躍起來。1990年代曾幾次來港探訪,每次見他,他的工作量都在大幅度的增加,看得見他的工作漸漸順暢起來。而作為現今香港攝影界的代表攝影家之一,他不厭其煩的帶領及指導後輩。看著他出身的我感到十分驚喜,衷心的祝福他今後能夠成功。
朱德華會將自己的精神注入所拍攝的人像照裡,這是我喜歡他的地方。不只是對他而言,拍攝人像照對很多攝影家來說都是對自己技術的一種試煉,不是嗎?原因是人類存在有很多不思議的謎團。當有一位散發出難以捕捉的魅力的對象出現時,就要靠一位攝影家以自己的力量把它呈現出來。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攝影家都以人像照作為一面鏡子,把自己的姿態投射在作品之內,那不正是在投射他們的世界觀嗎?
從這本攝影集收錄的作品看來,朱德華靈活地運用了各式各樣的技巧。我完全明白他為甚麼會挑戰這種高難度的主題。1980-1990年代中期,他的基本風格是以6×6的正方型畫面配置黑白人像。不論怎樣看都只是聚焦於被攝者的形態,就像畫抽象畫所構成的風格。由90年代後半期至2000年間有一個非常大的轉變,用色豐富起來。彩色照片出現了,亦採用了好像詩人北島的照片那種強而有力的特寫,而且照片不只在工作室拍攝,更會到室外取景。那是朱德華作為攝影家累積得來的經驗,就在拍攝人像照的方向繼續發揮出來吧。
但不變的是,從他的照片感受到他的品性善良及文靜。他細緻地把相機面前的人物所散發出的「氣」緊緊的捕捉,注入他們的姿態中。朱德華是一個誠實的攝影家,看畢他的作品你便會明白。他的作品本身兼具古典風格,他把活躍於1990-2000年代,香港文化、藝術界的各式各樣人物的姿態保留下來。假以時日,絕對成為珍貴的資料。
無論如何,朱德華會繼續拍攝人像照吧。今後我會期待他孕育出更精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