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德華《人工地景1》攝影系列看香港房屋現况

「這兩幅是同一幢建築,左方的一幅是十二年前拍的,右方的我今年拍,中國曆法計算以十二年為一輪2……」他是朱德華,本地藝術家,以攝影進行創作, 在一次個人攝影展覽中這樣介紹自己的作品。

今日,一般人對香港的印象,依然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租金和樓價直迫全球之冠。十年過後再另一個十年,房屋問題一直如夢魘般纏繞我們的生活,也讓世界嘩然。

香港的房屋問題被全球公認,為最困擾香港的民生問題,多年前在一次柬埔寨的旅行中,導遊是這樣介紹柬埔寨: 我們的國家基本上什麼都好,氣候溫和, 農作物生產豐盛,除了戰爭;我便聯想到香港: 我們的城市基本沒有問題,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和平安定,除了住屋問題;人們大部分生活的居所,別稱為「蝸居3」,也沒有其他的形容字眼更貼切了。根據數據週查,在過往七年, 以一個城市提供可負擔得起的房子來說,香港的排名算是全球最低的,而這情况似乎也沒有改善的空間。

在朱德華的《人工地景》系列中,其中的部份作品便以香港的住屋為題材。但全都不是採用紀實的拍攝手法,繪形繪聲地張羅陳述,而是作者以一貫平靜的觀察,以鏡頭進行個人內心的探察,當中一組作品是以兩張作品並置,取材同一幢公共房屋,以幾乎同一角度及同一時間拍攝,所不同的是,拍攝日子相距十二年,這段日子,畫面中人物的你我他是否重要?也許,樹木長大了一些, 外牆變換上鮮明的顏色, 對比著那千百個幽黯的𥦬戶裡隱約見到人們的生活日常,那斑駁零碎的影像泄露了生活的痕跡,眾生的處境可曾改變多少?

香港的房屋多以高樓密集式的並置,如火柴盒式的單位組合已成為了這個城市建築特色,羅馬4不是一天建成,香港也是如此。60 年代,第一組的公共屋邨石峽尾邨5的落成,就如種子般發芽,我們的城市本來沒有土地,填了海、移了 山,便有土地了。往後其他的公營房屋逐漸出現,哪管是H 型或Y 型或和諧型6 與否,都如雨後春荀般蔓生在這一片土地上, 高聳的密集建築,還有以斑爛的色彩來點綴擠迫的居屋環境,這些公營房屋的出現,對這個城市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年不單紓解了當年房屋的困境,還為這片土地編織了「獅子山下7」的故事。這個城市似乎也衍生了一股凝聚力,人們彼此的精神連系在一起。而當時這些政策的用意,也是以「居者有其屋8」為依歸,而也算得上修成正果。

沒有人會預計到,這樣的境緻漸漸成了香港的建築特色,塑造甚至奠定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和習慣;更沒有料到,也成了地產發展商9的機遇,整體的住屋建築一窩風朝向這樣的模式發展,人們也漸漸失去了對空間想像的能力,那些價值千萬的豪宅,以豪華瑰麗的廣告粉飾,挑鸒著人們內心的虛榮,人們揹著幾輩子也還不完的巨債,換來也仍不過是如火柴盒般的房子。

在朱德華另一組作品,一幅是豪宅,一幅是公共房屋,兩幅作品並置,沒有矯飾的構圖,沒有花巧的顏色,平實地只有建築物清晰而密集的線條,冷靜的手法和建築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尋常的畫面滲透著對我們自身處境的嘲諷,言語的剖釋已不再重要。美國現代攝影之父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茲10曾經說過:

「在攝影中有一個如此微妙的現實,就是它把現實變得更加真實。11」

讓我心寒的是,當我在進行這十年的反思,原來我們一直過著的生活,只有現實,沒有夢!

— - -

麥安(hiann2008@gmail.com)

藝術工作者 / 獨立策展人 / 藝術與文化撰稿人Published: http://www.scarcity.com.hk

攝影作品提供: 朱德華

1. Artificial Landscape by Almond Chu
2. Ring of the tree
3. The living space for snail. Mean dwelling in narrow space.
4. Rome
5. Shek Kip Mei Estate, the first public housing estate in Hong Kong
6. Harmony Block
7. Below the Lion Rock, TV series about the lives of Hong Kong citizens started from 1972
8. The Home Ownership Scheme, a subsidized-sale programme of public housing in Hong Kong
9. The property developer
10. 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 American photographer, one of photography’s pioneers. He is known by many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photography.”
11. In photography there is a reality so subtle that it becomes more real than reality.